
在广州潮湿闷热的市井巷弄里升宏网,一个关于“情债”的故事徐徐展开。电影《日掛中天》中,美云(辛芷蕾 饰)与葆树(张颂文 饰)因一场车祸与一场顶罪,陷入了“你替我坐牢,我在外面等你”的无形契约中。然而美云的逃离,让一切失衡。
五年后,葆树出狱,两人再度相遇。一段关于原谅与偿还的纠葛,在广州的市井烟火中悄然上演。
导演蔡尚君的新作《日掛中天》摒弃闪回,拒绝煽情,以克制的镜头、极致的表演与真实的地域质感,直面人与人之间情感的“无解之题”。这部根植于广州的“中国本土故事”,不仅打动了威尼斯电影节的国际评委,更让我们看见:在破碎的生活中,普通人那份“向善的发心”何其珍贵。

在广州的烟火气中,《日掛中天》如何找到全球情感共通的密码?近日,蔡尚君在京接受了南方+记者独家专访。
没有闪回:
“这是故事创作时非常重要的选择”
《日掛中天》全片不见一个回忆镜头。
“坚持不用闪回,是我们创作时非常重要的选择。”蔡尚君说。
美云和葆树的过往——他为爱顶罪,她默许逃离,是故事的起因。蔡尚君认为,这段前史关键却不复杂,拍出来反倒只是浅显直白的说明,显得“苍白”。
“这部电影写的是日常中的普通人的人性、道德和情感的困境,这个困境是多义的、是驳杂的,我不希望用镜头这么直白方式告诉观众,让它变得一览无余。”

人群中的美云。
最终,蔡尚君选择了最“笨”的方式——用对话的方式,将前情展露。每个角色站在各自的利益角度,在不同的情境下,一点点透露真相。扑朔迷离的过去犹如剥洋葱一般,展现在观众面前。
为了说明角色承受痛苦的极致,蔡尚君分享了一个深刻的观察:“我研究过很多顶罪案例,普通人在这种处境里,往往两三天就承受不住了,会坦白。但葆树扛了五年。”
这足见,五年间,葆树的委屈、郁闷和被压抑的恨意,积累到了什么程度。正是这种经年累月的情感积压,使得每剥开一层真相,人物的内心袒露一分,都让人心里为之一揪。

结尾的前十分钟,美云和葆树二人在公园的回廊里,各自坐在对向两侧石条凳上的对话,是全片的重头戏。葆树把自己积攒了多年的怨恨,内心深处最隐秘复杂的情感,向美云敞开。
这是一场很长的对话,也是辛芷蕾和张颂文的多场对手戏中,让蔡尚君最难忘的一个场景。
“两位演员对坐,用肢体动作和神态,将过去的回忆、人物的内心做了非常好的呈现。语言是暧昧的,需要你在脑海里拼接出你认为的真实,所以它里面有很多的空白的可能。”蔡尚君认为,不论是美云对葆树造成的隐秘伤害,还是他的难言之隐,人物的诉说表达已经足够,也更有意味。
结尾的一刀:
“向善的、决绝的努力”升宏网
影片结尾,美云向葆树刺出的那一刀,石破天惊。这一刀,不仅是剧情的转折,更是蔡尚君对“情债能否偿还”这一核心议题的回答。
《日掛中天》的片名,取自粤剧唱段《紫钗记》:“日掛中天格外红,月缺终须有弥缝。”寓意与磨难和解、破镜重圆。这一唱段正是美云和葆树故事的缩影,直指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,难以算清的情感纠葛。
从《人山人海》中的“社会复仇”、《冰之下》的“身不由己”,再到这部《日掛中天》的“情债难偿”,蔡尚君的关注点从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反抗,转向了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、伦理情感。
“情债是无法诉说的,说不清楚,没法量化。就像电影中的葆树,他遭遇了这么多,物质、陪伴或者照护,就能把他心中的痛苦和恨意抵消的吗?”蔡尚君说。

葆树的痛苦难消。
从美云离开葆树的那一刻起,有些东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,很难再合上。如同葆树的那句台词“我真不知道我该怎么好起来”。蔡尚君坦言,即便他沉浸在葆树的世界中,他也说不出“我就原谅你了”这句话。
“向善的、决绝的努力,是普通女性的壮举”,蔡尚君如此形容美云最后那一刀。蔡尚君认为,一个行为的好坏善恶,应观其发心,并非世俗意义上的好坏。
在短短一天内,美云经历流产、葆树的离开,在极度绝望中,依然想寻求谅解,内心的无数翻涌、最后一丝求善的欲念,都化作这一刀。
这一刀让葆树通过肉体之痛,和美云产生了情感的连接。“这个交流胜过千言万语,美云刺向他时像动物般本能地嘶吼,他才看到了她的苦、她的难,跟自己是一样的,所以才有了最后的眼泪和拥抱。”
在蔡尚君看来,这个设置是真正的相连,通过外物的传递,产生了情感的极致连接与心灵上的互相理解。至于他们最后是否原谅彼此,未来命运如何,蔡尚君也没有答案。“这一刻的和解,是这部电影想传达的最重要的内容。”
最后十分钟:
辛芷蕾张颂文“用生命投入”的极致表演
影片最后十分钟,是情感的总爆发,也是演员的终极考验。蔡尚君回忆道:“拍完这场戏,我就觉得美云一定能拿表演奖。”他形容这十分钟“像过完了美云的一生一样”。

2025年9月,辛芷蕾夺得第82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。
在这段浓缩的时空里,美云的情感世界全面崩塌。一个月内,她接连经历与恋人其峰(冯绍峰 饰)的感情无疾而终、意外流产失去新生命,以及最沉重的——渴望求得原谅的对象葆树决绝离去。重重打击将她推向绝望深渊。

蔡尚君盛赞辛芷蕾和张颂文的表演是“相互给予的极致情感交流”,精准地把握了角色在激烈情感中的每一次转变。
他特别提到美云在卫生间流产的那场长镜头,称其为“生命完全投入的体验,不是任何技巧所能带出来的表达”。为了达到极致的压抑感,他要求辛芷蕾“不要流泪,要含在里面”,连哭声都是多余。
美云流产后走出卫生间的状态,被蔡尚君形容为“像梦游一般”:“那是一种在经历了身心剧痛后的精神恍惚,全凭本能行动。她(辛芷蕾)完全进入了角色。”
极致的压抑,最终催生了结尾激烈的情感洪流。蔡尚君透露,这场戏拍了两三遍,第一次拍摄时,辛芷蕾因情感太过投入而瘫倒在地,张颂文的哭泣也完全是真实的。“那一刻,两人都掏空了自己,所以才能有那么真实的感染力。”
蔡尚君回忆了一个难忘的瞬间:那场戏中,张颂文有一个下意识抬头的动作,那个反应是剧本里没有的,是演员在当下最真实的生命反馈。“正是这些细节,赋予了角色强大的生命力和丰富性。”

蔡尚君盛赞辛芷蕾和张颂文的表演是“相互给予的极致情感交流”。
而这一切,离不开蔡尚君对角色内核的精准定位。开机前,他只给了辛芷蕾一句关键指导:“美云是个行动者而不是思考者。”他要求她走路、说话快半拍,做事风风火火,“思考和判断都在行动中完成”。正是这一设定,让美云的悲剧形象如此真实可信。
广州
拥有丰富时代样貌的“无言主角”
在广州的烟火气中,《日掛中天》找到了故事的根基。在蔡尚君看来,广州不仅是背景,更是一位拥有丰富样貌的“无言主角”。
“广州的景貌有时代的变迁。”他解释道,“从改革开放的印记,到传统文化的积淀,再到现代化的风貌,上世纪80年代、90年代的痕迹在这里交织并存。”这种时代的层次感,为影片提供了真实的叙事土壤。
广州浓郁的市井气息、潮湿闷热的气候,与影片气质天然契合。加之女主角从事服装行业,让这座城市成为“必然选择”。

广州与影片气质天然契合。
为捕捉真实质感,美术指导翟韬提前三个月扎根广州,走访了几十家医院、上百套房子,最终确定了十三行、五羊新村等极具生活气息的场景。
美云居住的五羊新村,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曾是风光一时的“新小区”,如今已褪为寻常民居。时光流转的平常感,恰如其分地映照出角色的生活轨迹。
而葆树暂居的“筒子楼”,则是另一个有意为之的选择。蔡尚君说,团队注意到,大城市医院周边常有这类为外地求医者提供的临时住所。“它不只是一个场景,更是一种社会现实的缩影。”
至于片中流淌的粤剧元素,也非刻意展示,而是“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自然浸润在广州的日常里”。

蔡尚君在威尼斯电影节红毯。
这部深耕于本土的故事,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评委的共鸣。蔡尚君转述评委的话说,最佳女演员奖是“最没有异议的选择”,所有评委一致认为必须颁给辛芷蕾。“这种跨越文化的共识,恰恰印证了真实情感的力量。”
在他看来,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揭示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是全世界共通的。“电影作为媒介,天然具备跨越障碍交流的可能。”
《日掛中天》所做的,正是剥开技巧的外衣,以质朴的勇气直面生活的真实与复杂,在破碎中寻找属于普通人的、向善的微光。
南方+记者 段江含 刘长欣升宏网
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